入职体检查出肺部阴影,难道是“肺癌” 医生这样解释……
近日,从事翻译工作的广州白领陈小姐,在公司组织的一次健康体检中,被查出肺部有小块阴影,怀疑是肺部肿瘤,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,诊断为肺隐球菌病。但令陈小姐郁闷的是,在此之前,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出身体有任何不舒服,怎么就感染了这样的疾病呢?记者就此专门前往该院,采访了呼吸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叶枫教授,一探究竟。
肺隐球菌病易误诊为肺癌
“肺隐球菌病检测出来的肺部阴影,它也有其特点。”叶枫说,在影像学上,它可以表现为单个孤立的结节,也可以是多个结节,或者结节与斑片影共存,甚至是大片实变影。
在我国,该疾病多见于单个或多个结节,因此,临床很容易误诊,该结节究竟是结核、真菌,还是肿瘤。“之前有个患者拍X片显示结节,被外院诊断为肺癌,来我这里检查,一看就是隐球菌。”
因为这种结节有个特点,医学描述叫“晕症”。“临床有经验的医师就知道,晕症提示感染性病灶可能性更大。”叶枫透露。
肺泡灌洗液检测病菌敏感率高
当然,明确诊断,仅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肯定是不够的,病理检查才是确切的诊断依据。
那么,如何获取病例组织呢?叶枫介绍有几种医疗手段:经气管镜肺组织活检、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和胸腔镜活检。
然而,在平常眼里看来,活检毕竟是创伤性检查,除此之外,我们能通过抽血就获取诊断吗?对此,叶枫表示,抽血检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,阳性几率很小。
“它的敏感率是50%,只有一半的机会是阳性。也就说检查是阴性的时候,未必没有隐球菌。”叶枫说。
她表示,现在发现病灶就在肺部的,通过肺泡灌洗液检测,病菌敏感率要高。只不过该检测要通过支气管镜,有些患者会感到恐惧或者害怕。“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我们更关注病人的舒适度,气管镜也可以做无痛,在静脉麻醉下完成,且副作用不大。”叶枫说。
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死亡率高
“隐球菌还有个特点,就是嗜神经性。”叶枫表示,临床上,该病有20%几率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,从而影响动眼神经,导致失明。
通常,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预后较好,但一旦进展到隐球菌性脑膜炎,死亡率就非常高。“如果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,比如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,这时候我们要做腰椎穿刺,通过脑脊液检查,来排除有没有隐球菌性脑膜炎。”
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加重
“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,临床会用到多烯类药物,辅助氟胞嘧啶,给予诱导治疗。”她特别提到,尽管多烯类药物治疗副作用很大,可相关专家认为,即使患者不耐受,用也比不用要好。
“临床我们遇到过患者,用了一段时间之后,觉得全身没力,自行停药,结果导致病情反复、加重。”
那什么情况下才考虑停药呢?叶枫表示要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,比如是不是艾滋病。“该类患者停药一般要符合以下医学条件,比如HIV的RNA是阴性,病情稳定1-2年,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大于200,才考虑停药。否则就要终身小剂量维持。”
治疗期间切忌擅自停药
叶枫再次提醒,抗感染治疗最怕就是先用药、再停药、再用药。她作了个比喻:就像跟敌人打仗,我们差不多快赢了,突然中途撤退,给了敌人休养生息的机会,等它熟悉你的兵力战力部署,你再去进攻,就会吃败仗。
这在医学上来讲,叫做诱导耐药。其实抗感染治疗,一直是细菌和抗生素的斗争,所以不规范、不足量、不足疗程的治疗,都会导致治疗的失败。
肺隐球菌病的高发人群?
这种疾病多见于中青年,男性多于女性。特别是我们了解到患者职业特点,发现银行点钞员、博物馆工作人员,常打麻将、爱蒸桑拿的人易发病。另外,该疾病在亚洲地区,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。
市民如何预防这类疾病?
一是家里不要养鸽子,远离鸟类家禽的粪便;二是在密闭的室内,尽量不要摆放鲜花,当然通风情况下,远观问题不大;再就是注意日常的卫生保健。
广东科技报记者 龙超 张建列 通讯员 韩文青
医学指导: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叶枫
责任编辑 姚赞原